一、数字化工作流程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将出版印刷生产的各个工序与环节结合,构成一个包含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及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集成出版系统。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早期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只是局限在印前领域,将传统的手工工作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现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已经大大扩展,包含了预算/订单管理、生产计划、印前、印刷、印后、运输、生产管理、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通过网络将印前、印刷、印后以及生产管理组成一个整体。
在印刷复制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技术信息流,即“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图文信息是印刷传播的内容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控制信息是控制印刷产品正确生产加工的信息,例如:印刷成品规格信息、印刷加工所需的质量控制信息、印刷任务的设备安排信息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关键在于实现图文信息、生产控制信息在正规工作流程中的畅通交流。与传统流程相比,数字化工作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中间材料的消耗;调高了作业规范及印刷质量水平。随着CTP的普及,现在很多企业不仅实现了印前的数字化,并将数字技术将延伸至印刷、印后流程,最终实现企业的全数字化管理。
二、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基本功能
数字流程软件都具备以下基本功能:文件规范化、预检、颜色处理、陷印、拼版、板式样、光栅化、印版输出。
下面简单介绍这些功能的作用:
1. 文件规范化:主要功能是接收印前制作好的PDF、PS、EPS等类型的页面文件,并将文件转为适合流程处理的、自包容的PDF格式。
2. 预检:在PDF文件进入工作流程前,对其进行自动检查的操作过程,以保证后续生产工艺能顺利展开。
3. 颜色处理:包括色彩管理与专色处理。色彩管理通过在流程中指定、嵌入、转换icc配置文件,保证印前、打样、印刷颜色的一致性;专色处理决定了流程对于专色的处理方式。
4. 陷印:陷印又叫补漏白,主要是为了弥补印刷中因套印不准而导致的“漏白”现象。与陷印工作站相比,PDF工作流程的陷印处理模块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快捷。
5. 拼版:拼版是指对不同大小的不规则页面按用户的要求排列在一起拼成大版。有些数字化流程将拼大版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有些则是通过导入第三方软件制作的拼版模板来实现拼大版。
6. 板式样:板式样是指为了保证最终印刷品的效果而进行效果预览。根据输出方式的不同,板式样又分为软打样和数码打样。
7. 光栅化:将印刷文件转为栅格图像以供印刷输出。
8. 印版输出:设置印刷相关的参数,并最终输出印版供印刷使用。
三、常见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有:
- 柯达印能捷
- 海德堡印通
- 网屏汇智
- 爱克发Apogee
- 方正畅流
每种流程都有各自的优势。印刷企业根据自己的前端图文处理软件与后端设备来选购合适的流程。例如,方正畅流适合处理前端方正排版软件生成的PS/PDF文件,在我国报纸行业用得比较广泛;柯达印能捷对于柯达的CTP设备支持较好,不少用柯达CTP设备的企业都选用印能捷流程;有些业务面比较广的企业甚至配备了两三套不同的数字流程软件以适合不同生产环境的需要。